近日,记者深入调查了一起新型跨境电商乱象,通过微信平台非法销售外国烟草产品的不法行为浮出水面。随着国内控烟法规的日益严格,国内香烟市场愈发规范。而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段,将目光转向了国外更加多样化的烟草市场。
微信:便捷渠道的不法利用
微信是中国国内用户基数庞大的社交媒体平台,聊天功能的便捷性使其成为个人沟通的首选。然而,微信的另一面,却成了非法交易的温床。利用微信的及时通信功能,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陌生人的方式向潜在客户推销外烟,进而完成交易。
调查显示,这些不法商贩通常会通过微信朋友圈展示各种国外香烟的照片,并在引起客户兴趣后,通过私信详细解说产品来源、价格以及邮寄方式。在大部分情况下,交易并没有公开的支付链接,而是通过红包或转账的方式进行,以避免平台的监管。
外烟:规避税收与质量监管的风险
与国内烟草相比,国外香烟品种繁多,包装新颖,更主要的是价格往往相对低廉。而这背后,隐藏的是未入境的香烟规避了中国的烟草专卖条例,因而也逃避了国内高额的烟草税收。这不仅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,更重要的是,未经检验的外烟在质量上无法保证。
外烟来源不明,运输未经正规渠道,不但可能遭到外包装破损,甚至可能因为伪造而对消费者的人身健康造成潜在危险。专家指出,一旦长期吸食这种非正规渠道购买的烟草产品,身体可能受到严重损害。
法律灰色地带:跨境电商的挑战
对于这样的非法经营行为,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具有惩治措施。然而,鉴于微信本身作为个人通信平台的性质,此类案件的取证、追踪、定性却呈现出明显的法律灰色地带。许多卖家在意识到监管风险后,选择隐秘操作,比如利用多个账户,甚至使用假名,让执法更加复杂。
近年来,中国打击跨境电商非法贩卖卷烟的行动不断加强。但造成这种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,部分消费者对外烟趋之若鹜,而商家利用法律漏洞大量囤货政策法规尚未覆盖具体交易过程。
消费者:辨识与举报义务
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消费者的角色责无旁贷。首先,对于通过非正规渠道销售的外烟,消费者应具备基本的辨识能力,对来路不明、延续状况不明的烟草产品保持警惕。同时,对于明显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卖家,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,不给不法商贩提供滋生的土壤。
买家多抱着“自己辨识能力足够”的心态购买外烟,但这种认识往往是片面的。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购入的外烟,即使看似包装正规,但其中滋生的卫生和安全隐患无法忽视。想要避免因贪小便宜而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健康威胁,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,自觉抵制。
未来趋势:需多方面合作共治
要根治微信非法销售外国烟草的乱象,需要多方共同努力。首先,微信平台应当强化对用户的识别和信息监控,对于涉及违法交易的账户及时冻结,关闭相关支付渠道。
其次,政府需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,提高对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非法经营行为的惩处力度,完善国内外烟草产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。
最后,需要公众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,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,通过合法正规渠道购买放心产品。在可预见的未来,或许只有多方协作共治,才能让这片法律灰色地带不再成为不法行为的避风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