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,微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各类商品通过微商渠道走进消费者的生活。然而,一些隐秘的商品也开始通过这些渠道快速流通,其中“免税香烟”批发微商尤为引人注目。记者深入调查发现,这一行业已形成了一条规模庞大的地下灰色产业链,微商正在以“横扫千军”之势渗透市场。
微商卖烟,价格低廉吸引消费者
“正规渠道一包烟要卖30元到50元,而在微商手中,仅需20元甚至更低。”消费者张先生无意间在朋友的朋友圈发现了“免税香烟”广告,低廉的价格让他心动不已。这些微商声称,商品来自境外免税店,绝对正品,价格优势明显。
这种香烟的价格之所以低廉,主要是因为微商规避了国家高额的烟草税收。我国对烟草制品实行严格的专卖政策和税收制度,香烟的零售价中税收占据大头。而通过“免税”名义的烟草产品不仅绕开了这一环节,更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。
庞大的社交链条,助推灰色市场扩张
“朋友圈生意就是靠熟人带熟人,一传十、十传百。”一位从事“免税香烟”微商的吴女士向记者透露,她通过朋友圈发布商品信息,利用消费者的信任感和猎奇心理迅速吸引了一大批买家。
微商的运营模式非常隐蔽。吴女士表示,微商们通常不会公开宣传,而是通过私人信息建立联系,甚至专门设置加密群组进行商品推广和批发交易。记者进入一个微商交流群发现,其中活跃的商家以“代购”“批发”为幌子,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不小的供需市场。消费者通过群组下单,微商再通过物流隐秘配送。
灰色产业链条中的“套路”
通过调查,记者了解到,“免税香烟”背后隐藏着一条复杂的灰色产业链。首先,这些微商往往声称产品来自免税店或走私渠道,但实际上许多商品都是以假乱真的伪劣产品。一些无良商家甚至直接制造假冒香烟,以“免税”作为噱头欺骗消费者。
其次,交易方式通常以微信转账或第三方支付为主,消费者难以追溯款项流向。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或经济纠纷,买家维权极为困难。一些消费者向记者抱怨称,他们收到的香烟不仅味道怪异,还存在包装破损、数量短缺等问题,而微商却以各种理由推诿责任。
此外,这些微商为了逃避监管,采取各种反侦查手段,比如频繁更换账户、删除交易记录,甚至使用暗语交流。执法部门在取证和打击上面临较大困难。
国家监管与打击的挑战
针对微商销售“免税香烟”的乱象,执法部门已经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类行为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,还对国家税收造成巨大损失。
然而,由于微商渠道具有隐蔽性强、流动性大的特点,监管部门的执法存在不少难点。一方面,微商之间的交易多以线上为主,缺乏实际货物交付的证据链;另一方面,微商平台分散,单个案件的线索往往无法追溯到整个产业链。
即便如此,国家对非法烟草交易的打击力度从未减弱。今年以来,全国各地查获多起涉及微商渠道的“免税香烟”大案。例如,某地烟草专卖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侦破一起特大网络售烟案,查获非法烟草产品上万条,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。
消费者需警惕“低价陷阱”
面对低价诱惑,消费者应当提高警惕。烟草制品属于国家专营商品,任何非正规渠道销售的香烟都可能涉及违法行为。此外,质量难以保障的假冒伪劣香烟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。
有关专家提醒,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,不轻信微商的“免税”“代购”等宣传口号。对于微商销售烟草的行为,应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,共同维护市场秩序。